來源:圖蟲
正值浙商證券“入主”之際,國都證券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國都證券”)股權再遭掛牌出售。
4月24日,上海聯合產權交易所網站顯示,國都證券約4.49億股股份掛牌轉讓,占總股本約7.69%。本次股份轉讓方為國家能源集團旗下國華能源投資有限公司(下稱“國華投資”),是國都證券第三大股東。股權轉讓完成后,國華投資將出清所持國都證券股權。
過去半年,國都證券多位股東掛牌出讓股權,并且公司股權價值出現縮水。按轉讓底價10.09億元計算,國華投資最新掛牌的股權價格為2.25元/股,大幅低于之前其他股東的掛牌價格。
近年,國都證券業績起伏不定,其中投行業務大幅下降。時代周報記者就本次股權轉讓及業績問題,分別致電浙商證券和國都證券,截至發稿前暫未獲得回復。
第三大股東為何轉讓股份?
從國都證券最新披露的股東信息來看,國華投資為國都證券第三大股東。國都證券的第一大股東和第二大股東分別為中誠信托有限責任公司、北京國際信托有限責任公司,分別持股13.33%、9.59%。
國華投資成立于1998年3月,由原國家計委“以煤代油專用資金辦公室”改組成立,隸屬于國家能源集團。國家能源集團是由中國國電集團公司和神華集團有限責任公司聯合重組成立的中央骨干能源企業。
多名業內人士分析,本次國華投資清倉式轉讓國都證券股權,或與央企集中清理非主業投資股權相關。按照此前國務院國資委要求,中央企業回歸本源、聚焦主業,嚴控非主業投資,并且要退出與國企職責定位嚴重不符且不具備競爭優勢、風險較大、經營情況難以掌握的參股投資。
從各地股權交易平臺公示的信息來看,2023年,多家大型央企下屬企業開始集中清理銀行、券商、保險、基金、租賃、期貨等金融股權。據記者不完全統計,中糧集團、鞍鋼集團、中國船舶、大唐集團、國機集團、中國建筑等央企均已開啟清理金融股權的動作。
多位股東擬出讓公司股權
近年,國都證券股權轉讓的消息并不鮮見。去年12月,同方股份發布公告稱,公司董事會審議通過公司全資子公司同方創新投資(深圳)有限公司(下稱“同方創投”)公開轉讓國都證券5.95%股權的議案。
北京產權交易所官網顯示,同方創投將持有的國都證券3.47億股股份,占總股本5.95%,以9.11億元的轉讓底價轉出,系清倉式轉讓。截至目前,同方創投為國都證券第四大股東。
另外,國都證券另一股東嘉融投資有限公司(下稱“嘉融投資”)擬以2.24億元的底價掛牌轉讓所持0.85億股股份,占總股本1.46%,嘉融投資未進入國都證券前十大股東。
今年3月底,浙商證券確定對國都證券的收購。2023年12月初,浙商證券分別與重慶國際信托股份有限公司、天津重信科技發展有限公司、重慶嘉鴻盛鑫商貿有限公司、深圳市遠為投資有限公司、深圳中峻投資有限公司簽署協議,合計受讓國都證券19.15%的股份。
交易完成后,浙商證券的持股比例將超過中誠信托有限責任公司,成為第一大股東。根據浙商證券方面公告,經相關方協商一致,本次股份轉讓的價格為2.67元/股,轉讓總金額預計達29.84億元。
時代周報記者發現,國都證券的股權價值一直在縮水。其中,浙商證券擬受讓股權價格達2.67元/股;同方創投和嘉融投資擬轉出價格分別為2.63元/股、2.62元/股;國華投資最新的股權轉讓價格為2.25元/股。
投行業務連續兩年下滑
財報顯示,國都證券2022年實現營收9.38億元,同比下降48.62%,較2021年接近“腰斬”;凈利潤為3.34億元,同比下降60.24%。
2023年度未經審計財務報表顯示,國都證券2023年實現營收12.83億元,同比增長36.78%;凈利潤6.35億元,同比增長90.12%。盡管2023年國都證券業績大幅回升,但仍與2021年存在一定差距。
不過,國都證券的投行業務收入連續兩年下滑。國都證券投行業務手續費凈收入由2022年的4267.52萬元下降至2023年的1903.14萬元,同比下降55.40%。此前,國都證券2022年投行業務收入較2021年已經下降61.17%。另外,2022年該項收入的成本5025.91萬元,大于當年的收入規模,整體呈虧損狀態。
從整體業務規模來看,2022年國都證券投行業務收入占比僅為4.55%。另外,去年4月,因公司治理結構不健全,公司治理失衡,投行業務內控制衡失效等諸多問題,北京證監局決定在2023年4月12日至2023年10月11日,暫停國都證券與股票發行相關的保薦、承銷業務,債券承銷業務,資產證券化業務,非上市公眾公司推薦業務。
本文鏈接:http://www.tebozhan.com/showinfo-16-85594-0.html浙商證券入主之際,國都證券逾4億股股權掛牌出售!此前多位股東清倉式轉讓股權
聲明:本網頁內容旨在傳播知識,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郵件:237651251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