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8日,2023騰訊科學WE大會在北京舉辦。這是科學WE大會連續舉辦的第11屆。本次會議以“種子”為主題,致敬古往今來播撒種子改變未來的科學探索者。
騰訊科技館“數字種質庫”發布
“11年來,WE大會始終致力于探討如何運用科學,幫助我們更好地了解世界、制定解決氣候變化和可持續發展問題的方案”,騰訊首席探索官網大為在開場演講中談到,“人 類需要利用人工智能等技術,不斷提升所有關鍵領域的生產力,并防止浪費,以應對‘食物、能源與水’等基礎資源稀缺的重大挑戰。”
騰訊首席探索官網大為開場演講
中國科學院院士、國家作物種質庫主任錢前,回顧了我國水稻育種歷經三次技術飛躍,創造性引領水稻單產提升的科學突破。“種質創新是育種的靈魂”,錢前認為,“當下種業發展關鍵在于進一步提升種源創新效率,將生物技術與信息技術融合,推動育種技術向數字化、信息化、智能化方向發展,將我國種質資源優勢進一步轉化為育種創新優勢。”
種質資源被譽為推動農業發展的“芯片”。中國農業科學院國家作物種質資源庫在幾代科研人員的共同努力下,保存各類農作物種子46萬余份。此次發布的“數字種質庫”還將展示太空水稻“小薇”等10種作物從萌發到結實的全程動態三維影像,讓公眾不受時空限制,觀察種子生長全生命周期狀況,細致感受和深入探索種子的奧秘。
“數字種質庫”是騰訊繼公布打造“科技樹”后,公開宣布落地的首個延展科普產品。未來,它將作為騰訊科技館“農業科學”主題常設展廳的核心展項與公眾見面。去年WE大會上,騰訊集團高級副總裁郭凱天宣布,騰訊正在深圳前海總部建造一座永久開放的公益科技館,并聯合頂尖科研機構,運用人工智能和全真互聯技術,打造數實融合的“科技樹”,系統性呈現人類百年科學的發展脈絡及突破性成果。騰訊科技館將基于“科技樹”延伸打造理、工、農、醫四大0級學科的常設展廳,為公眾提供沉浸體驗人類文明科學成果的開放空間。
騰訊公布騰訊科技館“數字種質庫”概念海報
材料研究突破引領革命性應用
材料研究突破引領革命性應用超導今年也引起了公眾廣泛關注。中國科學院院士、原超導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趙忠賢在大會現場,帶觀眾系統性了解超導體的特性及研究價值。“持續提高超導體臨界溫度、探索更適于應用的超導體材料和新工藝,將會對人類生產生活帶來深刻變革。”趙忠賢介紹說。
中山大學生物醫學工程學院蔣樂倫教授展示了團隊開發的磁控固液相變材料。該材料融合了固態與液態金屬的優勢,固態時具備較高剛度和高負載能力,液態時則可以像水一樣自如形變。基于科幻電影中萬磁王角色帶來的靈感,該材料不僅能通過合金化調節溫度控制形態相變,也可以通過外磁場來控制其運動、變形、分裂、愈合等形態變動。
WE大會致力于面向公眾分享最具突破性的科學發現和前沿思想。十年來,94位全球頂尖科學研究者登上WE大會舞臺,分享宇宙學、理論物理、生命科學、地球科學、空天科技、信息科技、智能制造等十多個領域的基礎科學研究及前沿科技應用。公眾線上線下參會累計近1億人次。
在WE大會新十年起點,騰訊持續關注基礎科研的同時,還引導公眾和行業關注科技提升生產力的巨大潛力。10月29日,首屆騰訊產業科技大會在北京展覽館舉行,來自智能制造、航空航天、智慧農業等領域的優秀企業代表分享產業科技的突破與落地,展示中國產業與科技融合轉化的前沿實踐。
本文鏈接:http://www.tebozhan.com/showinfo-16-15785-0.html騰訊連續11年舉辦科學WE大會 攜手中國農業科學院共建“數字種質庫”
聲明:本網頁內容旨在傳播知識,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郵件:237651251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