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秋后的陽泉,被湛藍的天空眷顧,但是依然能感受到重工業留下的烙印。
當地知名煤企陽煤二礦位于陽泉市礦區,辦公樓上矗立著的巨大標語“礦工萬歲”投射出上個時代的光輝。
位于山西省中東部的陽泉,有“煤城”之稱,全市有煤礦53座。它下轄平定、盂縣兩縣及城、礦、郊三區和經濟技術開發區,是山西人口最少,面積最小的地級市。面積不到4600平方公里,人口不足130萬人。
位于礦區的陽泉二礦 時代周報記者攝
陽泉整座城市覆蓋在沁水煤田東北部之上,煤炭資源得天獨厚,煤炭儲備高達100億噸,以高品質低灰無煙煤為主。老陽泉人的一生很難繞開陽煤集團(轉型后命名華陽集團),從學校、醫院再到工廠,這家托起陽泉煤礦產業的頭部企業滲透進當地人生活的方方面面。
陽泉的另一張名片是《三體》,作家劉慈欣曾在陽泉娘子關發電站工作。2007年開始,隨著經濟結構的轉型,發電廠逐漸關停,三座冷卻塔依然高聳于工廠上空。劉慈欣筆下未來城市的形態總是不經意流露陽泉的身影。
無論客觀現實要求,還是主觀發展需要,“煤城”都無法再滿足和定義陽泉,綠色低碳轉型勢在必行。這幾年,陽泉的科幻感不再只是隱匿于小說的字里行間,也開始出現在城市的街頭巷尾。“all in AI”的百度創始人李彥宏是陽泉人,他早就將目光投向家鄉,從大數據,到自動駕駛,陽泉和前沿科技產業一路結緣。
陽泉在自動駕駛賽道一路先行——它是首個全域開放自動駕駛的地級市,也是山西首個進入“無人駕駛時代”的城市。走在陽泉市高新區主干道上,頭頂小帽子的自動駕駛車輛來回穿梭。8月末,時代周報記者在北山公園西門自動駕駛乘降點,打開百度旗下蘿卜快跑App,不到3分鐘,一輛紅旗牌汽車停在了道路右側。輸入手機尾號后,車輛自動啟動,轉彎、掉頭、降速……直至駛達目的地。
老工業城市率先起跑
李薇(化名)曾是陽泉一家大型煤炭廠的工人。10年前,廠子的效益已漸不如從前,她不得不跳出生產線,另謀出路。經營小本生意、當過商場的導購員,李薇最終加入網約車隊伍,拿著和工廠相當的月薪。
個體境遇往往和城市轉型交融,陽泉同樣面臨轉身考驗。2013年至2015年,受煤炭市場大幅回落的影響,陽泉經濟增速逐步放緩。2013年,陽泉當年經濟總量達到611.8億元。兩年后,這一指標回落至598.85億元。
以煤炭為核心驅動力,陽泉市形成了一煤獨大、一企獨大的產業結構,煤炭占全市工業增加值比重高達80%,對煤礦資源的高度依賴禁錮著陽泉產業升級的速度。
2012年,百度亞洲最大的數據中心落地陽泉,承接起百度各類應用運行的任務,這是陽泉第一次與云計算、大數據深度碰撞,也給了當地政府數字化轉型的底氣。
另一個把陽泉推向轉型路口的因素是地理位置,陽泉處于太行山脈和呂梁山脈的夾縫地帶,復雜的地形地貌為自動駕駛技術的測試、驗證和應用提供了豐富場景。
2018年,陽泉與百度公司簽訂協議,推動自動駕駛、智能交通等前瞻技術在陽泉融合應用。此后,陽泉便開足馬力,與自動駕駛結下了緣分。
2019年1月22日,22輛搭載百度阿波羅平臺的自動駕駛車輛出現在五盂高速路段,它們跨越隧道、橋梁、收費站等重重障礙,順利完成了具有歷史性意義的自動駕駛實驗,這被視為陽泉駛向智車之城的起點。
一年后,自動駕駛測試車輛出現在陽泉經濟技術開發區大連街上,從封閉高速開向了城市路段,陽泉市正式開啟道路適應開發測試。
路口改造是陽泉自動駕駛布局過程不能繞開的環節,需要在原有的交通桿柱上加裝由攝像頭、雷達組成的感知單元、計算單元和通信單元,就能和自動駕駛車輛配合,一靜一動地對城市進行360度全方位掃描。
百度旗下蘿卜快跑已經在陽泉主干道上運營 時代周報記者攝
“聰明”的車,也需要“智慧”的路。經歷長達數年的基礎設施改造,橫縱交織的山城道路進化成“智慧之路”,一輛輛自動駕駛車輛駛出高新區,在陽泉市內雙向總長約200公里的開放道路上,進行自動駕駛測試和試運行。
追趕理想與現實的差距
產業發展有波峰波谷,自動駕駛也是如此。根據21 tech不完全統計,2022年全年,國內自動駕駛行業總共發生投資事件126起,累計披露的融資金額超過200億元,相比2021年融資金額減少600億元。
與資本市場的潮起潮落不同,陽泉市始終堅定推進自動駕駛項目的落地。城市數據資源運營中心,人工智能試驗基地、自動駕駛產業園區等配套設施拔地而起。
陽泉市數據局標準科科長王逸飛向時代周報記者介紹,陽泉對自動駕駛有著清晰的布局。早在籌劃階段,公安、交通、大數據等部門就形成了協同效應。今年1月1日,《陽泉市智能網聯汽車管理辦法》正式施行。
這次地方性立法明確了全域開放、測試互認等事項,更為支持智能網聯汽車開展商業化運營提供了法律依據。王逸飛介紹稱,截至2023年底,陽泉市運營的14輛蘿卜快跑,行駛里程已達210萬公里。
“車城網的建設仍然在推進過程中,只有讓城市的基礎設施能匹配上智能化的節奏,才能讓自動駕駛真正落地。”王逸飛說。
2019年年底,由陽泉經開區獨資控股的領航科技成立,以對接車路協同項目的落地。過去三年,領航科技總經理喬斌亮的工作內容幾乎被“自動駕駛”填滿。
談及陽泉的自動駕駛,喬斌亮難掩自豪和興奮。在他看來,北京、上海、武漢等頭部城市在全國范圍內發揮了示范性作用,而陽泉的成功則更具復制價值。它向其他躍躍欲試的城市傳遞了一個積極信號:即便在基礎設施不算完善的中小城市,自動駕駛技術也能找到用武之地。
事實上,在推進新技術落地的過程中,領航科技團隊也走過一些彎路。他們曾嘗試將自動駕駛運用到快遞運輸的最后一公里,最終試點的效果遠不及預期。
“現階段完全行不通,配送車輛抵達單元樓樓下,用戶是否在家、取件時間都是不可控因素,導致施行起來的效率很低,一天的配送單量寥寥無幾,效率不高。”喬斌亮向時代周報記者表示,“當前的自動駕駛技術還停留在發展的初級階段,尚不能把它放置在不確定因素多的環境下,應對復雜多變的情況。”
因此,快遞集散地、中轉站等大型場所成了自動駕駛配送車更合理的歸宿。陽泉物流配送項目開始運轉起來后,服務范圍覆蓋了城區、礦區、高新區30余個郵政快遞驛站,網點至末端驛站每日配送快遞超萬件。
自動駕駛技術也在因地制宜地改造著陽泉的產業集群。
在陽泉冀東水泥石灰巖礦山采掘現場,無人礦車早已不是新物種。在一平方公里的封閉作業區域內,無人礦車以每小時25公里的速度,有條不紊地在礦區進行裝載、運輸、卸車的作業。
“利用‘5G+’無人技術,通過智能集群調度平臺協同管理,完成無人駕駛。全礦無人化后,可以減少人工成本,提高生產安全性,事故傷亡風險接近于零。”智慧礦山運行部部長李陽陽表示。
領航科技運營主管史欽君見證了陽泉主要交通路口的蛻變。前期她奔波于交通、交警、公路等多個部門的流程協調,看到自動駕駛項目“從0到1”快速跑通了家鄉的各個場景。
“我們利用車城網路口數據,搭載信控服務平臺,為交警部門提供自適應控制、動態綠波等智能優化策略。”史欽君介紹說。
實施燈控調優和綠波策略后,大連街路段車均延誤率下降34%,停車次數減少49%。目前,陽泉全市36個重點路口實現了自適應控制、動態綠波等智能優化策略,5條主干線道路也將基本實現“綠波通行”。
產業鏈是最重要的拼圖
陽泉率先在自動駕駛賽道起跑,自有多方考量。
自動駕駛所蘊藏的巨大產業經濟價值足以讓所有城市感到激動。前瞻產業研究院報告預測,2030年中國智能網聯汽車市場規模有望突破5萬億元,“車路云一體化”相關市場規模將超14萬億元。
各線城市齊動,競相布局自動駕駛。城市主政者們深知——自動駕駛位居上下游產業鏈的核心環節,可以帶動芯片、傳感器、物聯網、城市基建等相關產業發展。當自動駕駛走出試驗區,如何向規模化、商業化落地邁進成為當下城市競賽的焦點。
以領航科技公司為圓心,方圓2公里內,互聯網、電子技術、新能源、自動駕駛等公司先后引入。短短5年時間,昔日人煙稀少的高新區東郊,蛻變成了充滿現代化氣息的數字經濟產業聚集地。
領航科技所在的中電陽泉數字經濟產業園 時代周報記者攝
從領航科技公司出發,步行1.3公里是山西智創城7號,早在2021年,頭部無人車創業公司新石器就把分公司設在這里。
隨后,全國安全監控中心、標注中心先后“落戶”陽泉高新區,負責對全國上路行駛的新石器無人車進行監管,采集道路數據和路況信息等。
“自動駕駛產業上下游的想象空間很大,包含了數據標注、傳感設備和應用落地等,高新區自動駕駛產業的集聚效應會越來越明顯。”這是史欽君對未來發展的暢想。
7月初,工信部等五部委聯合發布智能網聯汽車“車路云一體化”應用試點城市名單,北京、上海、重慶、成都、鄂爾多斯等20座城市(聯合體)入選。各大試點城市紛紛開啟設計方案招標,目前公布的計劃投資總規模超過300億元。
武漢成為開放測試道路里程數全國第一的城市;廣州多家自動駕駛企業正加速資本化進程,文遠知行、小馬智行于近期相繼傳出IPO動態;深圳率先出臺地方法規允許L3級自動駕駛車輛上路,并對L3-L5級自動駕駛的權責進行界定。
陽泉并未進入20座試點城市名單,自然更多了幾分緊迫感。王逸飛向時代周報記者坦言,陽泉的當務之急還是要走出一條差異化的道路,而不是僅僅停留在測試階段,需要吸納產業鏈的頭部企業,比如汽車制造業公司的某條生產線或者研發中心,才能真正帶動自動駕駛產業起飛。
本文鏈接:http://www.tebozhan.com/showinfo-16-110886-0.html百度李彥宏和他的山西老家,都在賭這一件事
聲明:本網頁內容旨在傳播知識,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郵件:237651251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