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婚是一輩子的大事,自然很多細節(jié)過程都是要非常的注意的,因為誰都不想自己的婚禮因為一些小事情鬧得不開心,在每個地方都有一些婚禮的習俗,這些習俗的寓意都是好的。一起看看結婚大全中廣西的婚俗文化吧。
壯族
與漢族以及其他民族通婚的現(xiàn)象較為普遍。解放前多由父母包辦,少數(shù)人自由戀愛。解放后,大都實行自由戀愛。自由戀愛的方式有拋繡球、打木槽、趕歌圩、對歌等。拋繡球活動至今在都安。打木槽是先由青年女子以木棍來打槽,擊出各種不同的聲音,幾個女子擊木槽數(shù)棍后就唱山歌,許多男青年也拿著木棍到木槽邊來共同敲擊,每敲一下,大家又唱山歌,表達男女之間的歡樂情趣和愛慕之情。
對歌也是壯族青年男女的一種戀愛擇偶的活動方式,通過對歌來披露心聲,互相了解,建立感情。但“依歌擇偶”不是一次完成,而是在“歌圩”初交的基礎上,經過多次交往發(fā)展感情,才定終身。
瑤族
一般不與他族通婚。瑤族男女青年婚前有戀愛自由,一般先后由青年男女通過節(jié)日唱歌或其他途徑建立感情,征得父母同意后結婚。男子上門入贅的習俗比較普遍。沒有男孩的家庭,常招婿上門,有的家庭雖有男孩也要招婿上門,有的瑤族地區(qū),甚至把男子全部“外嫁”,而把女兒留在家里招婿上門。
直到現(xiàn)在,瑤族地區(qū)招婿上門的情況仍然相當普遍,上門女婿受到社會尊重,女兒有財產繼承權,“男尊女卑”的封建思想比較淡薄。舅權在部分瑤族地區(qū)表現(xiàn)比較突出。有些地方有姑舅表婚的習俗,姑母之女必須嫁給舅父之子,只有舅父無子,或舅父家不要才能嫁給別人但聘禮要由舅父收領。
瑤族婚禮一般辦得比較簡樸,送親迎娶時,新娘一般走路或騎馬到男家,全寨男女都來唱歌祝賀。第二天回門住一天,第三天即開始勞動,建立家庭。姑爺上門,除有媒人及兩個陪郎伴送外,不用帶什么東西,只一個人上女家去,第二天回門之后即住女家。離婚比較嚴格。寡婦再嫁不受歧視。弟兄長大成婚后即分家,父母一般由幼子贍養(yǎng)。
苗族、侗族
男女青年婚前都有比較自由的戀愛活動,通過“走寨”、“走坡”等形式社交,但也必須托煤說親,征得父母同意才能結婚。過去婦女婦女婚后“不落夫家”的習俗,解放后大都有了改變。上門入贅的情況比較普遍。
侗族
侗族同宗不能結婚,流行姑舅表婚,禁止姨表婚,重舅權。苗族則實行同宗不婚、姨表兄妹不婚,不同民族不婚,過去有“苗不沾客(漢)”之說。解放后,民族團結增強,各民族通婚的情況已日益增多。過去在湘桂、黔邊境地區(qū)的部分侗族山寨,還保留有古代的“搶親”婚俗。
“搶親”的方式各地不一,基本上都是男女雙方自愿的,在迎娶的當晚,故意將新娘藏起來,男方則半夜來設法將新娘“搶”走,抬上花轎,吹吹打打凱旋而歸。解放后新婚俗得到了發(fā)揚,侗族、苗族大都婚事簡辦,一般夫妻恩愛,家庭和睦。侗族還有私奔的習俗,當一對戀人遭到任何一方父母反對時,兩人便逃往他處,建立小家庭,經幾月或幾年,托親友向反對的家長說情,反對者?“木已成舟”,也只得承認,于是青年夫妻便回到老家居住。
小結:婚俗是每個地方都有的,因為地域差異,每個地方的習俗不相同,帶來的寓意也是不一樣的,一般不是不好的都是會遵循的。
你可能還喜歡:
山西婚俗 山西婚禮習俗文化
滿族的婚俗 滿族婚禮習俗文化
漢族傳統(tǒng)婚俗 漢族婚禮習俗大全
藏族婚俗文化 藏族婚禮的習俗
本文鏈接:http://www.tebozhan.com/showinfo-142-4542-0.html廣西婚俗文化 廣西各個民族婚俗
聲明:本網(wǎng)頁內容由互聯(lián)網(wǎng)博主自發(fā)貢獻,不代表本站觀點,本站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天上不會到餡餅,請大家謹防詐騙!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wǎng)聯(lián)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郵件:2376512515@qq.com
上一篇: 塔吉克族婚俗 高原上的婚禮習俗
下一篇: 山東婚俗 山東婚禮風俗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