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波有句名言:“人的一切痛苦,本質上都是對自己無能的憤怒。”同樣的,人的憤怒是對自己無能的表達。
本文提綱:
情緒連鎖效應;
發脾氣的后果;
為什么越沒本事脾氣越大?
憤怒是無能的表達;
愛發脾氣的人的性格特征;
如何和脾氣大的人相處?;
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緒?
01
情緒連鎖效應
男人在外面忙碌了一天,拖著疲憊的身軀回到家中,由于工作進展很不順利,心情超級不爽,想在家找些安慰。
男人打開門看見飯菜都準備好了,女人和孩子一直等他回來吃飯,走進餐桌看了看飯菜不是自己喜歡吃的,再加上本來心情就很不爽,脾氣馬上火冒三丈,對著女人說:“看你做的是什么菜啊,能吃嘛!”,家里氣氛頓時緊張了起來。
女人理解丈夫養家不容易,也沒反駁,只是叫孩子趕快過來吃飯。
吃完飯女人對孩子說,“趕快去寫作業吧”,說完就去廚房收拾去了,等收拾完了孩子還在看電視,女人氣沖沖的對孩子說:“不是給你說讓你寫作業嘛,怎么不聽啊,快去!”。
孩子低著頭往自己的房間走,小狗在房間門口靜靜的臥著,孩子看見小狗就朝小狗惡狠狠的踢了一腳,小狗嗷嗷直叫,跑了。
小狗心里還納悶,心想我招誰惹誰了!呵呵,我沒這么想啊,別誤會。
這是典型的情緒連鎖反應。
02
發脾氣的后果
男人發完脾氣心情會好受點嗎?不會,心情更糟了,發脾氣只會雪上加霜,使原來融洽的家庭關系變得緊張起來,空氣中都彌漫著火藥味,可能隨時一觸即發。原來是自己心情不爽,現在全家都心情低落,毫不相干的小狗也挨了一腳。
發脾氣的后果
1、心情更糟糕;
2、家庭關系緊張;
3、情緒傳染;
4、更沒心思靜下心來思考工作;
03
為什么越沒本事脾氣越大?
在腦科學研究領域有這樣的說法,主導理性邏輯思考的大腦皮層通常最后被激發,而在此之前,控制情緒的更內層的腦細胞早已被激活。
所以,當情緒發作時,控制理性邏輯的大腦皮層出現供血不足、供氧不足,于是情緒控制了大腦,感情用事。
我是急性子,在有些事上確實很急,我釣魚是剛下鉤就想提的那種,急性子的人往往脾氣都大,有時候我的脾氣也不小,唉,阿彌陀佛,罪過!罪過!生活中也有些人動不動就發脾氣,對自己的反思和對憤怒的了解,覺得越沒本事的人脾氣越大。
沒本事的人做事有三個特點:
1、沒有解決之道,只能感情用事
用情緒處理問題,處理問題要帶情緒只會越來越糟。有能力的人不會把時間浪費在爭吵、對罵、發脾氣上,認為發脾氣并不是有效解決問題的辦法。
2、都是別人的錯
即使自己錯了,也會推脫責任,說得振振有詞,把責任撇的一干二凈,言辭之間帶有強烈的進攻性。
3、自己不做事愛挑刺
自己什么也不做,但總愛挑別人的刺,說別人這個不是那個不是,時刻準備著打口水仗。
04
憤怒是無能的表達
王小波有句名言:“人的一切痛苦,本質上都是對自己無能的憤怒?!蓖瑯拥?人的憤怒是對自己無能的表達。
1、無法讓自己滿意
自己想要的得不到,工作做不好,畢業十幾年同學一個一個都混的人模狗樣,自己卻一事無成,更可怕的是自己不滿足現狀,想想自己事事不如人,越想心內越著急,越想心里越失衡,慢慢的心中有了怨氣,開始用情緒表達內心的不如意,通過發脾氣轉移自己的無能。
2、無法控制自己的情緒
內心很敏感,但很脆弱,現在流行一種說法叫玻璃心,遇事不冷靜,容易沖動,情緒隨時都可能失控。只要稍微有點什么事不如意,就像火藥一樣立刻爆發。
3、無法有效溝通
易怒型的人往往不會溝通,唯一的溝通方式就是大喊大叫,覺得嗓門大就有理,面目猙獰,恨不得把你吃掉,還帶點咄咄逼人的氣勢。
說話的重點不是放在事上,討論事情如何解決,該怎么辦,而是放在指責和對個人的攻擊上。
并且,還是事后諸葛亮,做之前不會提醒你,因為沒這個能力,但你做完之后他就要指指點點了,說:“你早干什么去了”,“你為什么不考慮清楚呢”。
4、無法培養下屬
有些人個人能力很強,但卻常常對下屬發脾氣,因為交給下屬去辦的事情沒做好。只要下屬做了錯事,立刻火氣就上來了,上來劈頭蓋臉一頓批評和臭罵,話語中盡是責備,“多容易的事啊,這都做不好,還需要我手把手教嗎?!”。
海爾CEO有句話就是針對這種領導的,“員工的素質就是領導的素質”,這種動不動對員工發脾氣的領導殊不知員工的無能是自己教導無方,不會培養下屬的結果。
5、無法實現共贏
行事以自我為中心,別人都得幫助、照顧、理解、體諒自己,從內心來講認為自己是受保護的對象,把別人的幫助視為理所當然,一旦有事不幫助、不理解自己就開始情緒化,而從不去考慮不幫自己可能是對方很忙,沒時間顧及自己。
有這樣的人在團隊,都是別人呵護的對象,想讓他為別人付出是很難的。
6、無法找到工作的意義
上班什么也不想干,領導給安排點活就發牢騷,領導一走就開始罵爹罵娘。你身邊有這樣的人嗎?
這樣的人對客戶沒一點耐心,態度冷漠,說話比較刻薄,因為把不愿做事的怨氣都撒到客戶身上了。
7、沒事找事
做過服務業的人都知道,有些人就是很刁蠻,雞蛋里挑骨頭,這也不行那也不行,動不動大喊大叫讓你叫經理,唉,碰到這種人,真是無語。
05
愛發脾氣的人的性格特征
愛發脾氣的人有些共性,我簡單羅列下,發現身邊有這種性格特征的能回避就回避吧,不必浪費時間和精力和對方爭吵,提高自己能力最要緊,也無需爭辯,自己強大了任何言語都傷害不了自己。
1、自我
自己是太陽,都得圍著我轉,讓我高興,不讓自己高興,不讓自己舒服就開始發飆。自尊心很強,但也有些自卑,用情緒的外衣包裹自己,不讓自己脆弱的內心受到傷害。
2、承受力差
情緒大喜大悲,遇到高興的事情心情倍兒爽,但一碰到困難的事,遇到點阻力,內心立馬崩潰,就像開篇哪個男人,工作不順利,回家拿老婆出氣,越親近的人越是發泄的對象。
3、沖動
遇事不冷靜,上來宣泄一通,只顧自己爽了,勁上來誰都阻止不了,也不考慮別人的感受。
4、不會溝通
有事不能心平氣和的說,只批評指責別人,但不指出哪里做得不對和做事的方法。剛有小孩時,小孩不聽話,我都是大聲呵斥,后來發現孩子脾氣越來越大,反思后覺得自己做的不對,沒有耐心教導。
情緒是會傳染的,尤其是小孩,發脾氣對孩子影響很壞,老對孩子發脾氣孩子就會變得急躁,任性,孩子不聽話時需要細心開導。
5、性子太急
干什么都想立馬得到,得不到脾氣就上來了。
06
如何和脾氣大的人相處?
我覺得跟脾氣不好的人相處,當發現爭吵時,最好的方式是回避,退一步海闊天空。退不是一味忍讓,退是最好的處理方式。
脾氣不好的人都有個特點,越吵越來勁,你越和他爭吵他越咄咄逼人,最后搞得自己心情很差,無心做事。你有沒有這樣的經歷,大吵過后,可能一天都沒心思做事。
所以遇見爭吵時最好回避,放棄爭論,不在無謂的爭辯上浪費時間。
07
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緒?
對一個國家來說最忌諱的是經濟的大起大落,中間的調整會牽扯太多精力,對個人來說應該避免心情的巨大波動,情緒的調整會消耗過多意志力,讓人無法集中精力做重要的事。
控制情緒應該避免“那又如何”和“諷刺性反彈”效應。
1、“那又如何”效應
“那又如何”效應是由飲食研究人員珍妮特·波立維和皮特·赫爾曼首先提出的,主要描述從放縱、后悔到更嚴重的放縱的惡性循環。
減肥者可能有這樣的經歷,為了控制體重常常試圖通過拒絕美食入手,不吃那些具有誘惑力的高糖、高脂肪類食物,但都會因為一時禁不住美食的誘惑錯吃一口而至整個減肥計劃泡湯。
吃完想起自己的減肥計劃又失敗了,心情頓時低落到極點,心里會想“那又如何”,反正已經吃了,人生短暫何必為難自己,以此安慰自己。
發脾氣也一樣,發完脾氣后會覺得很后悔,越想越內疚,越想心情越差,這時會說“那又如何”,反正脾氣已經發了,糟糕的心情越可能使脾氣越來越大。
發完脾氣后過多的自責、內疚不起作用,反而會讓我們陷入惡性循環。
“那又如何”效應有點自暴自棄,反正已經這樣了,那就破罐子亂摔吧。
2、“諷刺性反彈”
心理學上有個“白熊”實驗,實驗明確告知參與者“在接下來的5分鐘里,請不要想白熊”,實驗結束參與者開始吐槽,越不讓想白熊,白熊越在大腦中揮之不去,剛開始想想別的事情,但不一會注意力又回到了白熊身上。
生活中也是這樣,你越不讓別人做某事,他越想做,不讓做我就偷偷摸摸的做。越不想發脾氣,越控制、壓抑自己脾氣可能越大。
所以,避免情緒化,不發脾氣就要采取合適的方法,有效的避免情緒化就要充分的認識、認可情緒,承認它是自己的一部分,不能過多的排斥、壓抑。
就像口吃,越不想口吃說話越結巴,索性認可它,承認他是自己的一部分,認可了它,接受了它心里就會放松些,越放松說話越流暢。
克服任何一個缺點都是通過認識、認可、糾正三個步驟完成的。
如何有效控制情緒?
1、認識情緒
最近看西方書籍比較多,在心理學、社會學、經濟學、管理學等學科西方確實很厲害,但越看西方書籍,越覺得中國的傳統文化越重要。
比如:孫子兵法的“知己知彼”,在面對敵人時不是一味對抗,上來就打,而是先了解對方,了解它才能戰勝它。
要控制情緒認識情緒是第一步。
情緒是人類體驗的外在表現,情緒在人類長期進化過程中不斷優化,正確的情緒讓人類生存下來,如果我們看見老虎不知道恐懼,肯定死定了。人是感情動物,有感情人才會感覺到快樂、幸福,但感情是把雙刃劍,使用不當會害人害己。有感情,有情緒,但不感情用事,做事不情緒化。
2、認可情緒
當想發脾氣時感受一下自己的身體,心跳是不是加快,手是不是在顫抖,感覺一下自己的內心,心情糟糕,心里抓狂,火氣上涌像火山即將要爆發。
感受自己的身心,不排斥、不壓抑自己的情緒,努力去認可它。接受它,認可它才不會出現“諷刺性反彈”效應。
3、克服脾氣
研究表明,憤怒所持續的時間不超過12秒,就如暴風雨一般,爆發時摧毀一切,但過后卻風平浪靜。
所以如何度過這關鍵的12秒,讓怒氣自然消解非常重要。
承認憤怒的存在,但不要采取行動,想發脾氣時要等待12秒,要做的是深呼吸,把注意力集中到呼吸上,認可憤怒的感覺,想象一下憤怒一點一點被呼出去。
4、重新定位
當想發脾氣時要把注意力轉移到事情上來,思考事情怎么才能有效解決,重點是解決事情,而不是把注意力放在當時的感覺上,把注意力放在情緒上只會使事情變得更難處理或延誤處理。
本文鏈接:http://www.tebozhan.com/showinfo-126-14038-0.html人為什么越沒本事脾氣越大? 人的憤怒是對自己無能的表達
聲明:本網頁內容由互聯網博主自發貢獻,不代表本站觀點,本站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天上不會到餡餅,請大家謹防詐騙!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郵件:237651251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