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秋導讀:科學和文明總是產生在經濟最為發達的地方,宋朝三百多年始終是世界上經濟最為發達的地區,所以也產先了一大批極具現代特點的法律和制度,這些制度不但是以后中國元、明、清三朝所沒有的,而也領先了西方八百多年。由于商業的繁榮,宋朝在商業集中的地區設置了專門的管理機構“監”和各類的商“務”局。
種類繁多的經濟特區
“監”是古代一種重要的政府機構,如國子監,司禮監、內官監、御用監,但宋代還有一種其他王朝所沒有的監,類似于現在的經濟特區。比如某地具有某類豐富的物產資源,宋政府就會將當地劃分為監,相當于設立經濟特區。宋朝前前后后設有六七十個監,從行政層級來看,既有州級監,也有縣級監,相當于現在的省級、市級經濟開發區;從類型看,有鹽監(鹽產地)、錢監(銅礦)、礦冶監(鐵或煤礦)。
經濟特區性質的監的設置,顯示了宋王朝對于發展經濟的熱情。宋朝之后,這種監便消失了,這也從側面反映了政府的經濟熱情的消退。
分工明確的專門商務管理局
“務”也是宋朝常設的政府管理機構,如樓店務、造船務、水磨務、酒務、榷貨務、便錢務、交子務、市易務,都是跟工商業有關聯的經濟部門,如樓店務主管公租房;水磨務主管官營水力磨坊;榷貨務負責向商民發行及收兌各類有價證券,在發生通貨膨脹的時候,榷貨務也會通過向市場投放有價證券來回籠貨幣,具有中央銀行的一部分功能;便錢務是提供異地匯兌服務的機構;交子務是印制與發行信用貨幣的機構;市易務則類似于投資公司。
從整個古代歷史來看,宋朝設置的經濟部門是最多的,除了各種務之外,還有市舶司、鹽井監、錢監、青苗法、檢校庫、抵當所等,宋政府還配置有主管經濟的官員,叫“監當官”,“掌場務、庫藏、出納之事,其征榷場務,歲有定額,以登耗為殿最賞罰”。這可以看作是宋代重商主義的一個表現。
后來晚清在近代化轉型壓力下才有類似的表現:先是地方督撫在鎮壓太平軍叛亂的過程中自行設立了厘金局、稅局、捐輸局、轉運局、采運局……洋務運動期間,地方大員又建立了輪船招商局、電報局、江南制造總局,等等,并任命了一批候補官主管局務;戊戌變法期間,康有為也提議成立農局、工局、商局、鐵路局、郵政局、礦物局等。
當時清朝的士大夫和老百姓都感覺難以接受,孰不知這些機構早在六百多年的宋朝就有了,只是后來消失了。就經濟職能而言,晚清的局跟宋朝的務是差不多的。不同的是,晚清是因為原有體制對近代化轉型喪失了適應能力,所以只好在體制外設立局來應對近代化事務;宋朝的務則是宋朝體制的一部分。
如果說,晚清是被動的近代化,那么宋朝便是主動的近代化。
(作者系頭條問答文史類專家、問答優質獎得主,更多精彩請關注同名新春秋)
,本文鏈接:http://www.tebozhan.com/showinfo-110-9010-0.html宋朝居然有七十個經濟特區和商務局 領先世界一千多年(宋朝居然有七十個經濟特區和商務局)
聲明:本網頁內容由互聯網博主自發貢獻,不代表本站觀點,本站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天上不會到餡餅,請大家謹防詐騙!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