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歷史的女人——第1123期)
在古代,向有“女子無才便是德”之說,至于做生意,掙錢養家更是男人的事。但今天講到的這個奇女子,卻是經商的天才。她盡管命運坎坷,自幼父母雙亡,出嫁時同小姑子拜天地,17歲便開始守寡,但她經過自己的打拼,后成為富婆,還曾資助慈禧太后10萬兩白銀,死后80000人為其送葬,令人敬仰。那么此女是誰?有何驕人事跡?本期分解。
(一)嫁人即守寡
這位女子是清朝人,她的名字你也許很陌生,但她有位侄子很有名,即中國近現代國學大師吳宓先生。吳宓曾在一首詩中說:“筑臺寡婦比懷清,吳氏義堂有富名。鹽業興家多助賑,誥封一品紀榮恩”。這里的“筑臺寡婦”指的就是本文的主人公,即他的伯母周瑩。
周瑩,字竹君,清朝同治七年(1868),出生于陜西三原縣魯橋鎮孟店村。三原位于陜西關中平原中部,因境內有孟候原、豐原、白鹿原而得名,也可謂是物華天寶、人杰地靈。周瑩的曾祖父周梅村,是經營鹽業的富商,清朝嘉慶時期在三原也是富甲一方。他為人仗義疏財,在當地被稱為“周八爺活財神”。但周瑩出生時,周家已家道中落,所以,她僅是一個有名無實的大家閨秀;而且她自小就父母雙亡,是由兄嫂撫養長大的,所以她并沒有一個別人向往的童年。
失去雙親的周瑩,自是早早就被哥哥許配給了別人,并且一嫁人就開始守寡了。這如何說呢?
表面上看,周瑩是嫁到了一個富豪的家庭,夫家是安吳堡的吳家,男方叫吳聘,其父吳蔚文是位大商人,也曾做過湖北候補道臺、山西寧武府知府等官職。
吳尉文負責辦理淮鹽鹽務,就是在戶部注冊,承辦江蘇、江西、安徽等省鹽業的專賣權。他憑借手中掌握的政府發給的專賣鹽業執照,在揚州設立“裕隆全”鹽務總號,各地又設立分號,一年就有幾百萬兩銀子的收入,成為當時最有權勢的官商之一。
吳聘是吳尉文的獨生子,但他才十六歲就得了不治之癥。當時民間有個說法,把帶病結婚叫“沖喜”,認為結婚是“紅鸞照命”,可以沖散“白虎兇星”,結婚以后,病人就可消災免禍。因此吳家決定給兒子盡早完婚。舉行婚禮這天,吳聘已經病勢垂危,臥床不起。但婚禮不能耽誤,怎么辦?吳家想了個辦法,就是讓吳聘的妹妹女扮男裝,扮作新郎代替哥哥同新娘行禮。也就是說,周瑩當時是跟她的小姑子拜了天地的。
但這也是無奈之舉,逢場作戲嘛,周瑩也是理解的。不幸的是,吳家的“沖喜”并沒有成功,周瑩的新婚丈夫吳聘還是在結婚僅僅10天后,就被病魔奪去了生命,可以說周瑩一結婚就變成了寡婦。
(二)接手衰退的商業“帝國”
吳蔚文就吳聘一個兒子,所以周瑩丈夫去世后,她就成了吳家法定的唯一繼承人。當然,公公吳蔚文也很看中這個兒媳婦,盡管那時的周瑩才17歲,但已經顯露出與眾不同的才干,所以吳蔚文就有意培養這個接班人,讓她來接管吳家的龐大家業,至少是暫時接管。因為當時的吳蔚文已經45歲,即便是再生兒子,當兒子長大自己也老了。
如果周瑩就這樣輔佐公公開始管理吳家的“商業帝國”,也是她的造化。然而不幸再次來臨。僅一年之后,公公也去世了。吳尉文在一次外出討賬途中不幸墜入黃河喪生,也導致吳家的許多賬簿都隨之丟失,也就是說,吳家的債權也因此消失了不少,因為欠債的人很多都巴不得永遠不還錢呢。
此時是1886年,中國正處于比較混亂的社會階段,清朝統治在帝國主義的窺伺和入侵下,岌岌可危,經濟也出現大動蕩。在這樣的大背景下,吳家的生意也受到了嚴重的沖擊,明顯出現了衰落之勢,有不少商鋪都入不敷出,瀕臨瓦解。失去了公公這個靠山的周瑩才18歲,但她沒有退縮,她從容地面對這個困局。
周瑩做為一個弱女子,而且是一個年紀輕輕,沒有什么閱歷的寡婦,自是不能服眾。但她畢竟出身大戶,是有一些底氣的;再加上她父母早逝,從小造就了獨立的個性,所以她面對吳家這么大的攤子,并沒有手忙腳亂,開始了冷靜思考,和果斷的行動。她想了一個辦法,一個類似“垂簾聽政”的手段。
當年年底,周瑩將吳家在外地的商號經理都召集回來,由總管家設宴款待,以示東家對伙計們的關懷。大家吃喝完畢后,周瑩在大廳一間屋外掛上一道竹簾,她坐在里面聽取各地商鋪經理的匯報。之后,她分別提出了對下一年度的安排意見。
當時參加宴會的各地商鋪經理,有好多都對周瑩不服,認為一個年輕寡婦,懂得什么?都抱著敷衍的態度。有的人見東家生意已經衰敗,甚至暗中早有打算,另謀他圖。大家口頭上應付著周瑩,其實各有各的想法。
到第二年年底,結算賬目時,凡是按照周瑩主意辦事的商號,都賺了大錢;相反,不執行周瑩意見的大都經營不善,甚至賠了本。此后,周瑩在總領伙計中間樹立了威信,大家無不佩服她在商業經營上獨具慧眼、善于理財的本領,她也因此名聲大震,很快在吳家的商業帝國扎穩了腳跟。
當時周瑩身邊也有幾十個有能力的人,其中尤以揚州總管羅天增與楊茂亭、王子緒、王幼農等人著稱,他們個個多謀善斷、經營有方。周瑩對他們恩威并用,處處倚重,很快使衰敗的商號重新興旺起來。
周瑩在管理上雷厲風行,對于背叛吳家的人,她也能果斷進行處理。
在吳氏商業占半壁江山的成都山貨藥材店——川花總號總經理,和揚州 “裕隆全”鹽務總號總經理,想趁原東家去世時將商號據為己有。周瑩獲悉后,對此展開了暗中調查,在掌握了大量證據后,迅速撤換了兩位總經理。隨后,周瑩提拔誠實守信的伙計進入商號管理層。為了穩定人心,周瑩更是大刀闊斧地將“裕隆全”全體店員薪俸提高了兩成,高出揚州商界最低年薪三成,使“裕隆全”的員工薪俸在江南同行中成為最高的。這極大調動了店員的積極性,“裕隆全”的生意沒有因掌柜易主而受損,反而蒸蒸日上。
(三)誠信經營,重鑄商業帝國
周瑩入行不久,并不懂玄妙的生意經,但她以不變應萬變,靠著淳樸的信念,誠信經營,一切以信用為上,以百姓需求為上的宗旨,終于重鑄了吳家的商業帝國。
1903年,一位畫商將幾幅據說是宋徽宗的花鳥圖拿到安吳堡,高價賣給周瑩收藏。但不久,經一位畫家鑒定是膺品。周瑩找來畫商說:“你不應該靠欺騙撈銀子。往后誰還敢與你做買賣?你記住,砸招牌的事,是商家最可恥的愚蠢!”
周瑩最恨的就是不講誠信,所以她堅決以誠信打造自己的商業品牌。吳家的高陵南糖商號食鹽專賣店,有次誤將海鹽當晉大青鹽賣出,被一個老人買鹽時發現了。老人找到商號總經理來理論。周瑩知道此事后,立即命鹽店貼出告示,公開承認錯誤,以三倍價格賠償給老人,此舉受到高陵縣百姓一致好評。她的鹽店銷售額,幾乎在一夜間提高了四倍,占到全縣鹽銷售量的七成多。事后,周瑩命商店在門口掛了一塊“誠實無詐,自律自戒”的木匾作警示。
“貨真價實,童叟無欺”是周瑩終生堅持的經商原則。對于下屬的糧行經營,她常常親自檢查質量,親自動手揀雜挑沙過土;對于布行,她常常賣布親自復尺;對于茶行賣的茶葉,她同樣親自品嘗。吳家的商品在她的嚴格管理下,都能經得起消費者檢驗。
一年秋天,關中棉花喜獲豐收。于是關中的許多棉花行想趁機殺價,引起棉農不滿。周瑩則堅持按照往年的市場價收購棉花,棉農便將棉花都賣給了她。第二年,棉花歉收,因上年棉花庫存充足,周瑩獨占商機,獲得了極大的經濟效益。
而當百姓遭遇災害,缺衣少糧之時,許多商家紛紛漲糧價,周瑩卻從不加價,為民解困,獲得民眾一致贊揚。但此舉卻引起一些糧商的痛恨,罵她砸了他們的飯碗。周瑩聽到后笑道:“民以食為天,你若為牟取暴利無所顧忌,真正砸破飯碗的人就是自己了。”
周瑩在經商中堅持打造自己的品牌,邊民喜歡塊茶,她就高薪聘請茶葉專家,創造出了“涇磚”茶,成為陜西知名產品;對于當地的特產三原大布,她不惜工本,精益求精,對原布工藝多次改進,使三原大布質量不斷提升。三原縣城的山西街也成為全國最負盛名的大布一條街。
周瑩接管吳家的生意后,兢兢業業,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使吳家原有商號個個重新興盛起來,后來還增設了不少分號。除了繼續經營江蘇、江西、安徽等省的淮鹽引外,又先后在湖北、上海、四川、重慶、甘肅、陜西等地設了總號、分店,甘肅主要經營藥材,湖北主要經營布匹。各大商埠、碼頭都有吳家的生意。
民間曾流傳著一句順口溜:“吳家的伙計走州過縣,不吃別家的飯,不住別家的店。”可見其經營范圍之大,資本之雄厚。之后,周瑩又在關中各地開設當鋪,藥鋪以“仁壽堂”為字號,并在淳化、口鎮等地開設了油坊、燒酒坊、糧店、米號;涇陽縣城內山門角以西兩邊都是吳家的房產,共二十幾院,足足占了半條街道。吳家的家業再度達到鼎盛時期,周瑩為吳家掙下了幾百萬兩銀子的巨額財富。
(四)同兒子打官司
周瑩掌管了吳家的家業,但她卻沒有兒子繼承。為了吳家的傳宗接代,她不得不在本族中過繼了一個侄子當兒子,過繼的兒子叫吳懷先。
可吳懷先承嗣后,野心勃勃,竟然企圖獨攬掌家大權,與其母周瑩發生了矛盾。周瑩深知吳家的今天來之不易,不能輕易放棄自己的權力。于是她一怒之下,到西安道臺衙門告狀,同兒子打官司。當時的府臺兼布政使是樊增祥,他吃了雙方的賄賂,并不真心幫助周瑩辦事。周瑩決不放棄,又準備到蘭州總督衙門上告。
樊增祥無奈之下,只有將吳懷先叫來說:“你母親要到總督那里上告,告你個忤逆不孝之罪,這是要殺頭的。”他一面恐嚇吳懷先,一面又委托咸陽和長安縣令出面調解。終于迫使吳懷先來到周瑩的公館,隔簾向周瑩長跪請罪,從早上跪到下午,周瑩才開恩叫吳懷先起來,一場家務官司就此了結。周瑩得到了尊嚴,也使吳家得到了穩定的發展。
(五)資助過慈禧的一代“義商”
周瑩善于用人,她掌管吳家商業帝國的25年間,攬到旗下的人才成百上千,僅財會人員就多達260多名,這些人為吳家的商業帝國立下了汗馬功勞。周瑩對自己的屬下十分信任,對他們很有人情味。她為了解下情,密切主仆關系,每月初一、十五,與下人在一起聚餐,和屬下溝通感情。
她對于那些佃戶,也都很關心,經常解決他們的實際問題。后來,周瑩干脆把自己的土地放權給佃戶經營,佃戶自負盈虧,納稅之后,每畝地每年象征性繳納斗糧做租金。如遇歉收或災禍則當年租金免收,贏得了當地百姓的愛戴。
由于戰亂和天災,關中地區曾涌現出饑民大潮。周瑩為此開倉放糧,設置粥廠,賑濟災民。讓涇陽、淳化、三原、蒲城等自家米糧店開倉放糧,在安吳堡外辟出5畝地設立粥廠,將庫存糧食分給周邊揭不開鍋的窮苦人家。她的善舉被載入涇陽縣志。此外,她還捐款興水利、辦教育、建文廟、助軍餉,使她成為關中地區遠近聞名的俠“義商”。
當年,八國聯軍入侵北京,慈禧太后到西安避難時,周瑩曾向慈禧提供了10萬兩白銀的資助,慈禧親手題寫“護國夫人”牌匾賜給她。《辛丑條約》簽訂后,周瑩又向國家進交白銀,同赴國難。慈禧感于她的義舉,封她為“一品誥命夫人”。
宣統二年(1910年),周瑩因病去世,享年42歲。臨終前,她將苦心經營幾十年的巨額財產分給所有下人,土地歸村人共有。給周瑩出殯的當天,四鄰鄉親有8萬多人自發給她送葬。
?然而遺憾的是,吳氏家族因為她是寡婦沒有后代,竟然不允許她的墳塋進入她親自改建的吳氏陵園。
周瑩自丈夫去世之后,終生沒有再嫁,她的一生都在商海打拼,為吳家的商業帝國,也為晚清的商業界打造了一個傳奇,是中國歷史上罕見的商界女杰,她的充滿智慧和膽識的經商理念,和廣濟百姓的義舉將流芳千古!
(文/說歷史的女人·花無去)
參考資料:《安吳寡婦:塵封百年的歷史傳奇》《歷史上真實的周瑩》等。
,本文鏈接:http://www.tebozhan.com/showinfo-110-31180-0.html她同小姑子拜天地 17歲守寡 后成富婆 資助慈禧10萬兩白銀(她同小姑子拜天地)
聲明:本網頁內容由互聯網博主自發貢獻,不代表本站觀點,本站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天上不會到餡餅,請大家謹防詐騙!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