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乎在奪取天下、登上帝位的同時,朱元璋就開始了大殺功臣,有罪的要殺,無罪的找個借口,或者安個罪名,或者想辦法誘使其犯罪也要殺。
由于殺人太多,以至于太子朱標都不忍心了,勸他不要殺了。
據徐禎卿所著《剪勝野聞》,有一次,朱元璋又開始大開殺戒,太子朱標勸諫說,“陛下殺人過濫,恐傷和氣”。
朱元璋也不說話,叫人找來一根長滿尖刺的木棍,丟在朱標面前,叫他撿起來,朱標怕刺扎手,面露難色。
朱元璋說,不敢撿是吧?
怕扎手是吧?
老子若是把這些刺剃掉,是不是就不扎手了?
朱標這才明白老爸的用意,原來這是為他打掃門庭、清理門戶,讓他今后可以安安穩穩地坐江山。
朱元璋明白,那些跟著他打天下的開國功臣,一個比一個驕悍,一個比一個不好管,他在的時候還勉強壓得住,他若不在了,可能誰也壓不住。
朱標卻不這么想,他只知道,殺人太多不是好事,繼續勸老爸:“有什么樣的皇帝,就有什么樣的臣民?!?span style="display:none">xEG28資訊網——每日最新資訊28at.com
這可把朱元璋惹著了,像火燒了屁股那樣跳起來,擦起屁股下的凳子就朝他砸去。
誰成想,這位宅心仁厚的太子,竟于1391年(洪武二十四年),奉命到陜西為新都選址進行考察回來后的第二年就病死了。
太子沒了,當務之急是立一個新太子,朱元璋的兒子那么多,文武雙全的也不乏其人。
比如老四朱棣就不錯,甚至比死去的老大還有才,但朱元璋卻不走尋常路,決定把位子傳給孫子朱允炆,于是立朱允炆為皇太孫。
xEG28資訊網——每日最新資訊28at.com
朱元璋掛掉后,孫子朱允炆完成其意愿,順利接班,是為建文帝。
接就接吧,叔叔們都沒意見,包括實力最強的四叔,燕王朱棣。
然而,叔叔們不去惹他,他卻去惹叔叔們,結果惹出了大麻煩。
由于年輕幼稚,毫無政治經驗,朱允炆輕信心腹大臣黃子澄、齊泰建議,開始削藩。
所謂削藩,實際上是動叔叔們的奶酪,而且別看他年紀不大,心卻忒狠,不但動了叔叔們的奶酪,將幾個叔叔廢為庶人,還逼得其中一個叔叔自焚而死。
當然話說回來,朱允炆削藩,也是無奈之舉,因為藩王們的勢力日益膨脹,他認為對他的皇權構成了威脅。
一年之內,五個舉足輕重的藩王廢的廢,死的死,只剩下燕王朱棣了。
燕王朱棣,也便成了朱允炆最后一個目標,搞定這個最后的目標,從此就可以高枕無憂了。
誰知這個叔叔,卻不想坐以待斃。
就憑他在幾個藩王中實力最強,也沒有坐以待斃的道理,哪個有血性的漢子,甘愿任人宰割呢!
于是,朱棣反了,打的旗號是“清君側”——大老板身邊出了奸臣,我去幫他干掉!
起兵之初,燕王并不占優勢,他的兵力,只有十多萬,能夠控制的領土也很狹窄,只有封地北京,堪稱彈丸之地。
相比之下,朱允炆比這個叔叔強多了,僅朝廷的一支常備軍,就是燕王的三倍,何況他還擁有全國的經濟。
燕王唯一的優勢,是他的領導能力,這種能力,比幾十萬軍隊都管用,所以燕王的仗越打越好,官軍的仗越打越差,許多將領,都先后投降了燕王。
xEG28資訊網——每日最新資訊28at.com
這種局面的造成,一點也不奇怪——能征善戰的、經歷過戰火洗禮的老將,都被爺爺殺得差不多了,如今的軍隊將領,基本上都是外行,無論是指揮能力,還是軍隊的素質,與燕王和他的軍隊相比,都差得太遠。
無奈之下,朱允炆只好起用老將耿炳文。
據說,耿炳文是朱元璋為了防止兒子們造反,特意留下的。
據《明史·卷一百三十·列傳第十八》,耿炳文是安徽鳳陽人,朱元璋的正宗老鄉,他沒被朱元璋殺掉,不知是否與此有關。
作為管軍總管耿君用之子,耿炳文可謂久經沙場,曾多次打敗張士誠的軍隊,歷任總兵都元帥、大都督府僉事等職,作戰經驗極其豐富,戰功赫赫,以軍功封長興侯。
建國后朱元璋排列功臣,耿炳文與大將軍徐達并列為一等。
據《明史》功臣年表,被朱元璋殺掉的功臣多達34人,而洪武年間封的公、侯、伯爵也才60多人,也就是說,開國功臣被朱元璋殺掉一半還多。
到了建文元年,開國功臣僅剩耿炳文、郭英兩人,燕王朱棣起兵造反,朝廷頓時陷入無將可用的窘境,最初只好硬著頭皮讓年輕將領去扛。
卻又扛不起。
這不能怪他們,稚嫩的肩膀,是挑不起重擔的。
老將耿炳文,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被委以重任的。
1399年,也就是建文元年七月,耿炳文被任命為征虜大將軍,率領副將軍李堅、寧忠,北伐燕王朱棣。
那一年,耿炳文65歲,已是年近古稀。
耿炳文畢竟老了,加上朱棣確實狡猾狡猾的,雖然最初趁燕軍過中秋節偷襲雄縣成功,接著又伏擊了鄚州的援兵并攻克了鄚州,后來卻連打敗仗,被朱棣的燕軍趕入真定城中,閉城不出。
xEG28資訊網——每日最新資訊28at.com
耿炳文分析了敵我態勢,決定改變戰術,變進攻為固守。
事實證明他做對了,燕軍連攻三天無效,只好還師北京。
朱允炆卻不干了,耿將軍你不能當縮頭烏龜呀,你得主動出擊呀,把叛軍干凈徹底地消滅掉呀。
看來到底是老了,沒有斗志了,還是讓年輕人上吧。
正當朱允炆想換帥,之前害了他一次的黃子澄,又害他來了,給他推薦了史上著名的草包將軍李景隆。
朱允炆便任命李景隆為大將軍,代替了耿炳文。
李景隆的出身可不簡單,父親是曹國公李文忠,而這個李文忠,是朱元璋的外甥加養子,是朱元璋姐姐的兒子。
雖然出身不凡,這家伙卻是個紈绔子弟,素不知兵,“寡謀而驕,色厲而餒”。
越是這樣的人,越是膽兒肥。
當然了,手里有50萬大軍,他沒理由害怕。
那50萬大軍,他是如何部署的呢?
具體如何部署的,有關史料未予記載,但朱棣偵查后笑了。
朱棣說,李景隆必敗無疑,因為兵法有五敗,他全犯了:
為將政令不脩,紀律不整,上下異心,死生離志,一也;
今北地早寒,南卒裘褐不足,披冒霜雪,手足皸瘃,甚者墮指,又士無贏糧,馬無宿槁,二也;
不量險易,深入趨利,三也;
貪而不治,智信不足,氣盈而愎,仁勇俱無,威令不行,三軍易撓,四也;
部曲喧嘩,金鼓無節,好諛喜佞,專任小人,五也。
五敗悉備,他若是不敗,就太不科學了。
為了誘敵深入,朱棣還有意撤走了盧溝橋的守軍。
李景隆不但未能識破朱棣的計謀,還斷定朱棣已經“無能為力”了,率軍直奔北京。
結果,在北京遭到朱棣兒子朱高熾胖揍。
然后,他就帶領著官軍,在失敗之路上狂奔,基本上打一仗敗一仗,很快就把50萬大軍敗光。
朱允炆不得不撤了這個草包將軍,召回南京,但沒有治他的罪。
敗光這么多軍隊,等于敗光了朝廷的家底,大臣們憤怒至極,紛紛要求殺了李景隆,以謝天下,朱允炆都不聽。
如果他能預料到后來發生的事,他肯定會毫不猶豫地殺了這個草包。
因為李景隆不但是個草包,還是個賣主求榮的混蛋——
建文四年,朱棣打過長江,直逼南京,方孝孺再次上疏請求殺了李景隆,朱允炆依然不準,結果燕軍涌至金川門的時候,李景隆與谷王朱橞開門投降,還當了一回帶路黨,帶燕軍入城。
不久宮中火起,有人說建文帝自焚而死,有人說他從密道逃走,從此下落不明。
耿炳文
算是朱元璋留給朱允炆的最牛悍將,靖難一上來就帶著13萬人(號稱30萬)被朱棣胖揍,還好守城有功。
最終在永樂元年畏罪自殺,兒子們也被干光…
李景隆
本來耿炳文守城還是不錯的,他一上就輸了底朝天。
朱允炆沒殺他,他卻狗一樣的給朱棣開城門,南京失守。
永樂二年,被連番彈劾,削爵圈禁,郁郁而終。
盛庸
代替李景隆和朱棣干的,開始打得不錯:在濟南、東昌打得朱棣找不到北。
但聽年輕人朱允炆的:遇到朱棣不能殺,要抓活的。
難道沒聽說過將在外軍令有所不受?
結果被打的逃到長江南,后投降。
永樂元年,畏罪自殺。
失敗時,鍋有100種,但結果就是一個字:死!
xEG28資訊網——每日最新資訊28at.com
朱元璋真要給他留一堆猛將,干翻朱棣后,說不定立馬割據了。
地下朱允炆見到朱元璋時,他爺爺還是會一巴掌打過來:敗家子,咱朱家就因為你變成了兩個“祖”。
本文鏈接:http://www.tebozhan.com/showinfo-108-1279-0.html地下見了爺爺朱元璋,孫子朱允炆會怎么狡辯?
聲明:本網頁內容由互聯網博主自發貢獻,不代表本站觀點,本站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天上不會到餡餅,請大家謹防詐騙!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