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裝車間內,技術人員正在數控臺前作業,實時監測生產加工參數。
本報記者 郭艷 文/圖
智能扦樣機前,麥粒如考生般經歷“電子考官”的嚴苛選拔;
中控室里,技術人員用代碼指揮著制粉車間的鋼鐵洪流;
研發中心內,實驗員用精密儀器分析面粉品質……
4月15日,記者走進位于渭南高新區的中糧面業(陜西)有限公司廠區,隨著全自動化生產線的高速運轉,小麥在這里開始了它們的華麗轉身,一袋袋面粉被機械臂精準碼垛、傳送入庫。庫房門口,一輛輛運輸車滿載首批上市的面粉,即將運往西安、寶雞等地市場。這標志著中糧糧谷渭南新建90萬噸/年小麥加工項目正式投產。
作為中糧集團在西北區域布局的首家面粉加工企業,中糧面業(陜西)有限公司的建成投產也是陜西省涉農產業鏈條發展的重要里程碑。
“這個項目從2024年4月工作塔主體封頂到現在,我們主要進行設備安裝、工藝調試等工作。進入生產后,我們致力于深耕產品品質,從小麥到面粉,56道工序環環相扣,每一粒小麥都要經歷‘過五關斬六將’。”中糧糧谷面粉管理部副總經理、中糧面業(陜西)有限公司總經理劉宏偉表示:“開局即決戰,起步即沖刺,我們首批上市面粉達105噸,這是一個良好的開端。未來將緊跟市場需求,進一步優化調整產品結構和規格,以渭南為支點,力爭將陜西的產量優勢轉化為品牌賦能的產業高地。”
據了解,該項目為市級重點項目,位于渭南高新區興業三路以東、錦程大街以北,占地156畝,總建筑面積達10萬平方米。廠區建有4條全自動化加工生產線,產品主要銷往陜西、山西、甘肅、青海、寧夏、內蒙古等地區。下一步,他們將依托陜西省豐富的農業資源和區位優勢,將這條產業鏈向西北腹地延伸。面向西北地區生產面粉等小麥深加工產品,打造中糧集團在西部的重要大型現代食品生產基地。同時,它也將為當地經濟發展和農業產業升級作出更大的貢獻,讓“關中糧倉”的金字招牌從產量優勢邁向產業高地。
■記者手記
農業,可以是風吹麥浪的詩意,也可以是智能制造的豪情;糧食安全,既是田間地頭的堅守,更是產業鏈上的博弈。中糧面業(陜西)有限公司廠區的機器轟鳴,奏響的不僅是小麥的蛻變樂章,更是一座城的振興強音。
90萬噸年加工量,每天3000噸吞吐,相當于每分鐘可以“消化”2噸小麥。關中平原曾以“沃野千里”定義農業的廣度,而今,這座工廠正在八百里秦川書寫“粒粒生金”的產業高度。
編輯:齊少恒
本文鏈接:http://www.tebozhan.com/showinfo-102-32720-0.html“麥”向未來
聲明:本網頁內容由互聯網博主自發貢獻,不代表本站觀點,本站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天上不會到餡餅,請大家謹防詐騙!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
上一篇: 咸陽:電商直播激發消費活力
下一篇: 讓消費者放心消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