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西安!再獲殊榮!
作為中華文明的精神圖騰,“長安”承載著盛世氣象與市井煙火的共生交融,凝聚著跨越時空的文化共鳴。近年來,西安話劇院立足本土文脈,以“天下長安”為主題打造系列舞臺力作,通過《長安十二時辰》《長安第二碗》《長安號的笛聲》《長安的荔枝》等多部大戲,串聯起從盛唐氣象到當代奮進的文明長卷,構建起傳統與現代對話的戲劇美學體系。
現象級突破!
話劇《長安的荔枝》
獲長三角城市戲劇節殊榮
3月31日,第四屆長三角城市戲劇節公布展演名單,西安話劇院與事吾劇戲聯合出品的話劇《長安的荔枝》從16個省份102部申報劇目中脫穎而出,以不足8%的入選率,躋身8部優勝作品之列,成為西北地區唯一入選劇目。
本屆長三角戲劇節以“文化共生、區域共融”為核心理念,首次吸引內蒙古、新疆、香港等地劇團參與,覆蓋話劇、音樂劇、戲曲等多元形態。《長安的荔枝》的入選,標志著傳統IP的舞臺重構與地域文化的現代轉化取得突破,成為傳統文化創新性發展的典型案例。
話劇《長安的荔枝》改編自馬伯庸現象級IP,講述“一騎紅塵妃子笑”的歷史故事,劇中主人公李善德從“工具人”到“覺醒者”的蛻變,既是對歷史褶皺的挖掘,亦是對現實生存的詰問。
話劇《長安的荔枝》AI概念圖
話劇《長安的荔枝》大膽突破歷史劇范式,以LED燈管矩陣構建現代性視覺語言。演員以高強度肢體模擬呈現千里奔襲,結合多媒體投影與各類音效,讓“荔枝運輸”化作一場跨越時空的賽博跑酷。舞臺在唐風建筑剪影與科技光效間無縫切換,傳統與現代碰撞出震撼的“賽博長安”效果。目前話劇《長安的荔枝》正在火熱創作排練中,讓我們敬請期待!
盛唐回響與時代切片
歷史中的小人物見證大變遷
話劇《長安十二時辰》以馬伯庸原著為藍本,用先鋒戲劇語言重構大唐盛世。劇中通過“雙男主”敘事——死囚張小敬與靖安司丞李必的生死博弈,將戍邊將士的“不退”精神與市井百姓的平凡理想交織,以象征性舞臺設計打破時空界限,塑造出古今交融的“長安意象”。該劇自2025年開啟全國巡演以來,足跡覆蓋11省20余城,以“不退”的精神叩擊當代觀眾心靈。
話劇《長安十二時辰》劇照
話劇《長安十二時辰》插曲——憶長安西安文旅12分鐘
目前,話劇《長安十二時辰》正在2025年全國巡演中,長安的故事在新時代舞臺綻放出更絢麗的光彩。
話劇《長安第二碗》以一家葫蘆頭泡饃館為切口,透過經營著泡饃館的一個家庭的40年命運浮沉,映射改革開放浪潮下的社會嬗變。劇中秦腔唱段、鐘樓鐘聲等地域符號與人物命運深度綁定,幕布上不斷擴大的西安版圖與旋轉圓桌構成時代年輪,展現物質豐盈與精神堅守的辯證思考。該劇巡演跨越6省14城,成為傳播三秦文化的流動名片。
話劇《長安第二碗》劇照
話劇《長安第二碗》插曲西安文旅2分鐘
話劇《長安號的笛聲》聚焦“一帶一路”倡議,以中歐班列“長安號”建設為敘事主線,通過旋轉舞臺與多語言對白,呈現跨國合作中的文化碰撞與共贏。劇中“大港口”與“小面館”的意象并置,既彰顯大國崛起的宏闊,又留存市井溫情的細膩,被戲友評價為“用戲劇語言書寫人類命運共同體”。
話劇《長安號的笛聲》劇照
話劇《長安號的笛聲》插曲——陸港主題西安文旅2分鐘
正如編劇陳彥所言:“在一滴水中看波瀾壯闊。”從戍邊將士“不退”的吶喊,到泡饃館升騰的市井煙火;從荔枝運輸鏈的當代隱喻,到中歐班列的命運交響,西安話劇院的“天下長安”主題舞臺作品,始終在個體敘事與宏大歷史間尋找平衡。
西安話劇院以戲劇為舟
載著長安文脈的厚重與靈動
在古今對話、中西互鑒中
駛向更廣闊的文明海域
這不僅是舞臺藝術的創新突破
更是中華文化當代生命力的
生動注腳
話劇《長安十二時辰》劇照
編輯:齊少恒
本文鏈接:http://www.tebozhan.com/showinfo-102-32695-0.html西安這部話劇再獲殊榮!
聲明:本網頁內容由互聯網博主自發貢獻,不代表本站觀點,本站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天上不會到餡餅,請大家謹防詐騙!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
上一篇: 倉頡廟轉枝柏
下一篇: 為工業發展注入強勁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