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紅棗共享家園”的路面上,“消防通道 禁止占用”的大字非常醒目。
居民在文化墻前駐足,回味過去的點點滴滴。
原標題:“共享門崗”探索破解老舊院落管理難題
嶄新的停車系統、嶄新的門牌、醒目的小區名稱、充滿回憶的文化墻……近日,居住在高新區的張先生到位于棗園西路的儲運公司家屬院看望母親,剛從棗園西路轉入家屬區的一條主干道,他便被眼前的景象吸引住了。對比起之前的臟亂形象,這個陪伴自己長大的家屬區終于迎來新面貌,讓張先生不禁暗自驚喜。
這處老舊家屬區發生“蝶變”,得益于2024年12月初蓮湖區棗園街道棗園西路社區創新性地將5個老舊院落納入統一管理,建成一個“共享門崗”,徹底打通老舊院落管理改造的“任督二脈”,實現資源共享、服務共享、多方互助。
設立“共享門崗” 暢通“生命通道”
1月3日上午,記者在現場看到,在這條主干道入口處設立的“共享門崗”,安裝有車輛出入自動識別系統。最奪人眼球的當屬那充滿濃郁工業元素的新建門牌。門牌兩側以鐵絲網和齒輪作為裝飾,整齊標注著5個小區的名字,正上方“紅棗共享家園”6個大字醒目高懸。新翻修的路面上,“消防通道禁止占用”的標記被清晰地標出,提醒著人們保障生命通道的暢通。
這條主干道長約200米,兩側分布著回收公司家屬院、儲運公司壹號院、大板樓、儲運公司家屬院、房地二分局家屬院共5個居民院落,這些院落大多建于上世紀七八十年代,有居民近360戶。由于分屬不同單位,雖然各自擁有自己的物業,但這條道路權屬問題一直不清晰,逐漸成了一個管理上的真空地帶。那本應是5個院落共用、保障生命安全的消防通道,逐漸淪為了投放廢舊家具的垃圾場和亂停亂放的停車場。這也成了居民們的一塊“心病”。
近年來,這5個老舊院落的處境十分尷尬。由于周邊新小區的建設,它們仿佛成了被包圍的“園中園”。“社區牽頭設立共享門崗,讓消防通道權屬不清的問題漸漸撥云見日。大家都開始意識到消防通道的重要性,不再像以前那樣隨意占用。”今年69歲的居民劉師傅告訴記者,不但通道被占用的情況有所好轉,院子里的停車秩序也更加規范了。采訪中,居民們紛紛表示,共享門崗讓大家心里更有安全感。負責管理各個院落的物業公司也提高了服務意識,整個院落每一個角落都悄然發生著積極的變化。
值得一提的是,“共享門崗”區域西側墻體還專門設有一面約10米長的文化墻,文化墻上展示的照片,皆是從居民手中征集而來。30多張帶著歲月痕跡的照片,全是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廠區生產與生活的珍貴影像。居民經過時,都會駐足凝視,仿佛重新走進了那段充滿魅力的往昔歲月。
“一晃幾十年過去了,再看到這些圖片,可親切了!這不僅是小區的一道獨特風景,更是連接過去與現在的情感紐帶。”居民宋女士曾經是陜煤儲運公司材料科的一名員工,她指著一張圖片感慨道,這面文化墻,不僅是小區的文化標志,更是一種精神的寄托。
整合資源 實現老舊院落有效管理
記者了解到,2024年初,棗園西路社區黨委通過進院、入戶、傾聽、協商等方式,深入調研居民需求,積極協調5個院落原上級主管單位、轄區共建單位召開座談會,共同商討老舊小區治理方案,初步誕生“紅棗共享家園”的理念,設立“共享門崗”的想法也應運而生,即取消原設有門崗的2個院落門衛,在連接5個院落共同進出的主干道入口建成一個“共享門崗”。隨后,社區動員各院落所屬企業、居民等積極為項目籌措資金,推動項目落地實施。
2024年4月,伴隨“共享門崗”的一系列工程開始動工,曾經坑洼不平的道路被重新修繕;淤堵多年的下水管道被疏通,排水系統得到優化;一些存在安全隱患的枯樹被伐除或修剪;空中雜亂無章的電線得到了梳理……以往臟亂的小區環境煥然一新。
設立“共享門崗”并非一帆風順,其中最大的攔路虎當屬資金問題。“好在儲運公司家屬院和區人大代表伸出了援手,承擔了絕大部分的資金壓力,這才讓其得以建立起來。”棗園西路社區黨委書記杜娟介紹,目前,由幾家單位委托社區成立的民非組織負責管理這條共有道路。社區通過整合資源和共享人力的方式,減少了單一小區的管理成本,解決了老舊小區管理資金不足、人力缺乏的問題。另外,為了維持門崗運營模式,結合實際情況,最近社區還引入了“信托制物業”,未來,希望在此管理模式下,逐步對5個院落進行深入的整合,時機成熟,將拆除那一道道分隔不同院落的墻壁,讓它們合而為一,成為一個溫暖的“大家庭”。(文/圖記者 陳靜)
編輯:齊少恒
本文鏈接:http://www.tebozhan.com/showinfo-102-32185-0.html“共享門崗”探索破解老舊院落管理難題
聲明:本網頁內容由互聯網博主自發貢獻,不代表本站觀點,本站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天上不會到餡餅,請大家謹防詐騙!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
上一篇: 迅速集結!緊急馳援!錦江首批救援物資已于凌晨3點抵達定日地震災區
下一篇: 哈爾濱:“冰”馬俑火熱建造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