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建成7個省級“千萬工程”示范村助殘就業服務驛站 漢臺為殘障人士敲開就業之門
近年來,漢臺區殘聯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以促進殘疾人就業為核心,在全區7個省級“千萬工程”示范村建成助殘就業服務驛站,開辟愛心助殘就業服務新途徑,興產業帶就業,精服務促創業,挖潛能擴就業,讓全區眾多殘障人士獲得了就業機會。
興產業,發展蔬菜種植等促增收
“幸虧有區殘聯支持,我在助殘增收基地連續種了十來年大棚蔬菜,2021年修起4間二層樓房,還清了債務,我是真的翻起來了。”近日,在漢臺區鋪鎮獅子營中心社區蔬菜集市,剛送走外地客戶,張必軍高興地數著票子,話語中難掩開心。
張必軍是鋪鎮蘆壩人,過去一家人住在兩間漏雨的平房,在一次壓面中折斷了右臂。在張必軍彷徨迷茫時,漢臺區殘聯和獅子營中心社區的領導主動登門,動員張必軍到“扶貧基地”免費種植大棚蔬菜。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漢臺區殘聯本著造血式幫扶、讓殘疾人通過勞動改變生活的理念,依托獅子營中心社區,以周邊6個村238名殘疾人為服務對象,創建集殘疾人培訓、就業、康復、托養于一體的“陜亮家園”綜合服務機構。以殘疾人興業增收為核心,流轉土地40余畝建成殘疾人增收基地,搭建好蔬菜大棚,免費提供給32戶殘疾人種植,還提供種子、肥料、薄膜及技術指導,收入都歸殘疾人所有。
獅子營中心社區引進宏源魔芋公司、漢藝漢品餐飲公司等,先后有8名殘疾人到村企就業,助殘增收基地輻射帶動32戶殘疾人家庭發展產業,幫助殘疾人在“家門口”穩定就業。該社區被確定為省級殘疾人文化基地,省級助殘增收基地,省級“陜亮家園”創建示范點。
優服務,提供就業創業良好環境
“感謝黨和政府,我現在變化挺大,每個月電商直播能增加2000余元收入,在與人交流中收獲了外界對我的認可,給了我勇氣和力量。”在吳莊村金谷珍果園,38歲的殘疾人郭輝面帶羞澀地說。
漢臺金谷珍果企業的殘疾人在做電商直播帶貨。
一份穩定的工作不僅是殘疾人謀生的手段,更是在社會上受人尊重的資本。位于武鄉鎮吳莊村的陜西金谷珍果生態農業有限公司是漢臺區殘聯近年來精心培育、發展壯大的市級農村助殘增收基地,種植陽光玫瑰葡萄、精品杏子、桃子、李子等十余種果品作物,吸收32名殘疾人用工。
郭輝成功實現就業的案例是漢臺區廣大殘疾人的一個縮影。為有效解決殘疾人就業難題,漢臺區殘聯通過“菜單”式采集方法,開展轄區企業走訪、殘疾人就業狀況調查、就業需求摸排,為用人單位和殘疾人提供職業精準化服務。
在第34次全國助殘日期間,區殘聯舉辦了以“促進殘疾人就業,共創美好未來”為主題的殘疾人就業專場招聘會。招聘會現場,區殘聯邀請了50余家企業提供網絡銷售、電商主播、加工制造、后勤服務等工作崗位500余個,組織280余名殘疾人求職者到現場尋求就業機會,80余名殘疾人求職者與用工單位現場簽訂了用工協議。
挖潛能,數字培訓賦能拓寬就業渠道
為實現科技助殘,助力殘疾人就業創業這一目標,漢臺區殘聯緊跟時代發展步伐,認真謀劃,將新業態就業培訓納入培訓體系,拓寬殘疾人就業渠道。
6月11日至7月8日,組織102人開展電子商務培訓,通過數字化培訓賦能,讓殘障群體充分就業和快樂生活。獅子村殘疾人主播劉鳳琴通過直播帶貨幫助村內種植戶線上銷售蔬菜,“足不出村”就增加了家庭收入。
今年以來,漢臺區殘聯采取陽光增收、自主創業等多種形式,已為560名殘疾人找到了適合的工作。該區殘聯千方百計促進殘疾人靈活就業,在全區7個省級“千萬工程”示范村建成助殘就業服務驛站,為有需求的殘疾人開展政策宣傳、就業服務等,開辟愛心助殘就業服務新途徑。今年還建設三個共享輔具空間,并在空間內安置殘疾人彩票銷售員,大秦機械安置殘疾人就業50余人。
“我們多措并舉讓殘疾人融入社會,深入落實殘疾人就業創業扶持政策,持續提升殘疾人就業服務質量和效益,從解決溫飽到衣食無憂,從實現就業到安居樂業,在增收致富路上不落一人。”漢臺區殘聯理事長李振華說。
編輯:石如瑄
本文鏈接:http://www.tebozhan.com/showinfo-102-29481-0.html漢臺為殘障人士敲開就業之門
聲明:本網頁內容由互聯網博主自發貢獻,不代表本站觀點,本站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天上不會到餡餅,請大家謹防詐騙!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
上一篇: “百優計劃”:為陜西文學發展續航
下一篇: 治理電視“套娃”收費取得階段性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