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即將投用,西北之最!
西安咸陽國際機場三期擴建工程(以下簡稱“西安機場三期工程”)是全省民航發展的“頭號工程”,也是目前西北地區投資規模最大、建筑體量最大、技術最為復雜的機場建設工程。截至5月底,工程已累計完成投資344.05億元,占總投資的73.31%。
走進西部機場集團機場建設指揮部、西咸新區秦創原創新驅動發展(空港)工作部、西安悅翔數創科技有限公司,記錄西安機場三期工程建設進展,以及一座智慧機場的創新實踐。
6月5日,烈日炎炎,西安機場三期工程施工現場一派繁忙。
當今社會,航空運輸不僅僅是一種單純的交通運輸方式,更是地方經濟融入區域經濟、全球經濟的快速通道。
西安咸陽國際機場作為西北地區最大的門戶機場,三期工程建成后,可滿足年旅客吞吐量8300萬人次、貨郵吞吐量100萬噸的需求,將有力支撐“國際運輸走廊”“國際航空樞紐”建設。
現場施工涉及14個指揮部內部部門、7家監理單位、14家總包單位,如何統一協作,提升管理效能?西部機場集團的解決方案是:向數字化、智能化要生產力。應用近30項數字技術,不僅讓工程建設效率加倍提升,而且讓機場運行更智慧。
未來,西安咸陽國際機場將以更加完善的基礎設施、更加快捷的空中通道、更加優質的特色服務,構建起“絲路貫通、歐美直達、五洲相連”的“空中絲綢之路”。
“未來機場”雛形顯現
5月15日5時10分,一架中國東方航空公司客機從西安機場三期工程新建北二跑道起飛。1小時24分后,飛機平穩降落。這標志著新建北二跑道試飛成功。新建北二跑道長3800米、寬45米,計劃今年9月正式投運。
為更加深度融入共建“一帶一路”大格局,為西安國際化大都市和國家中心城市建設提供有力支撐,西安機場三期工程于2013年啟動立項,2020年7月破土動工,總投資469.29億元。
“為有效緩解基礎設施資源不足的問題,我們按照年旅客吞吐量8300萬人次、貨郵吞吐量100萬噸、飛機年起降59.5萬架次的目標進行設計。”西部機場集團機場建設指揮部總工辦副主任石娟花說,截至5月底,工程累計完成投資344.05億元,占總投資的73.31%。
航站區是西安機場三期工程的核心設施,直接關乎旅客的出行體驗。
據介紹,東航站樓的整體設計理念源于古都長安的城市規劃格局及唐代大明宮含元殿的建筑風格,兼具古典韻味和現代氣息。內部規劃上,東航站樓是繼北京大興機場之后全球第二個采用雙層出發、雙層到達的功能流程設施,能夠實現國內、國際始發旅客同層出發,不用轉換樓層,大幅提升旅客的舒適度。
石娟花介紹,東航站樓前預留了3條地鐵、2條鐵路的引入條件。同時,東航站樓引入了機場巴士、城市公交、出租車等公共交通方式,打造立體化、零距離綜合交通換乘中心,為構建高水平的空地聯運一體化服務網絡創造了有利條件。
“全面建成投運后,機場將形成4條跑道、4座航站樓,東、西航站區雙輪驅動的發展格局,成為集多種交通方式于一體的綜合交通樞紐,綜合保障能力和服務水平將迎來質的飛躍。”石娟花說。
以數字建造激發新質生產力
跑道是機場重要的民航設施,其建設質量決定著機場的基本安全。西安悅翔數創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悅翔數創”)的雷達探測在機場道面的數字化檢測應用,為行業吹來了一股新風。
“今年以來,我們在西寧等地的2個機場開展了機場道面病害數字化無損檢測,改變了道面病害探測依靠人工狀態觀察及二次開挖的傳統方式,依靠機器狗牽引探地雷達開展全面的病害數字化探測工作,實現了機場道面檢測工作的無人化、高精度檢測。”悅翔數創總經理李強說。
在西安機場三期工程項目建設中,機器狗的身影隨處可見。驗收70萬平方米的建筑空間,需要耗費大量人力。“讓機器狗背著三維激光掃描設備跑一圈,后臺很快就能收集到工程質量的相關數據,以輔助工程查驗。與傳統人工方式相比,效率提升了3倍以上。”李強說。
在西安機場三期工程建設過程中,悅翔數創構建了自主可控的數字建造運營及數字資產管理全生命周期解決方案。
“BIM(建筑信息模型)協同管理平臺上的數字化工程模型,如同‘智慧大腦’,解決了多專業同步設計和搭接難題,實現了設計的統籌優化,有利于提前發現問題,實現由‘遇見問題解決問題’到‘預判問題解決問題’的轉變。”李強說,技術人員創建了近1500萬平方米的建筑信息模型,指導實體工程建設的每個步驟。以東航站樓為例,工期從規劃的46個月縮短至35個月。
這些寶貴的數字資產,將讓“未來機場”更加智能。
“現在,我們嘗試把這些建設期的檔案數字化,在交付一座實體機場的同時交付一座‘數字機場’,為未來的智慧機場奠定‘數字地基’。在后期機場運營中,工作人員可以隨時隨地查找管道的位置、關鍵設備的參數等信息,實現高效精準管理。”該公司工作人員馬彪說。
為激活數字資產的更多可能性,2023年8月,悅翔數創作為西部機場集團全資子公司在西咸新區空港新城注冊成立。
“這是西部機場集團踐行國企數字化轉型的又一次實踐。我們依托秦創原創新驅動平臺,堅持科技創新引領,持續加大研發投入和場景應用探索,推動智能建造和建筑工業化協同發展。”西部機場集團總經理楊鷗說。
數字力量助推“港城融合”
數字化不是抽象的,而是具體的、可感知的。
早在文勘階段,西安咸陽國際機場“腳下”的4600多處文化遺跡與大量珍貴文物就被悉心“存放”在機場的數字博物館中。
近日,西部機場集團公開招標,在西安機場三期工程中的東航站樓建設一個全新的機場博物館。該館總面積約6400平方米,包括核心展覽區“四方館”和文化遺產體驗區。世界各地的旅客將有機會在候機時領略這片土地的厚重歷史。
當數字機場遇到數字空港,能擦出什么樣的火花?
西安機場三期工程項目建設采用的BIM技術與城市信息模型(CIM)是“新基建”和“新城建”中支持空港新城數字化轉型的核心要素。目前,CIM平臺已接入近300萬條數據,將有效推動城市安全、城市治理、產業招商等領域數字化轉型升級。
立足城市資源稟賦和功能定位,作為西部機場集團空間信息與數字技術集群項目的關鍵一環,悅翔數創通過西安機場三期工程的創新實踐總結,以數字建造、人工智能、數字資產管理應用為主要發力方向,為空港新城臨空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能,推動“港城融合”邁上新臺階。
與此同時,依托“臨空、自貿、保稅、跨境、口岸、航權”優勢,空港新城數字經濟蓬勃發展,構建了以航空物流和國際快件為主的跨境電商物流模式,空運進出口貿易貨值占全省總貿易額的70%以上。
“未來,我們將積極探索和打通‘港’與‘城’之間的數據要素資源流通,全面加速人流、物流、資金流等數據要素自由流動,推動機場資源、臨空產業、數字設施協同發力,加快港產城深度融合發展,全面支撐城市機場向機場城市發展。”空港新城黨委委員、管委會副主任郭鵬表示。
編輯:齊少恒
本文鏈接:http://www.tebozhan.com/showinfo-102-10359-0.html即將投用 西北之最!
聲明:本網頁內容由互聯網博主自發貢獻,不代表本站觀點,本站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天上不會到餡餅,請大家謹防詐騙!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
上一篇: 直擊多地高溫天氣 這些關懷沁人心
下一篇: 世界遺產地哈尼梯田雨后初霽